我國的傳統文化講求的是天人合一,作為傳統文化之一的飲食文化,亦是以天人合一為追求目標.我認為,我國的飲食文化,當從神農氏開始.千百年來,國人一直強調藥食同源的道理,而神農嘗百草正是藥食同源的最早見證.
到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各地政治經濟的發展,傳統文化空前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我國的飲食文化在這個大的時代背景下,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齊國,出現了以伊尹為代表的一代食神.相傳,他的廚藝高超到了能把泥巴做成珍饈美味的地步.但是,這個食神稍微有點BT,為了給他主子做出好吃的來,甚至把自己的兒子也給煮了.我想,這個也算是從側面印證了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文化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吧.
隨著我國封建化進程步伐的不斷加劇,大一統的局面終于來臨.歷史上首個統一的高度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終于建立起來.一個新的政權需要有新的統治思想來支配,這個道理在當今似乎還是很管用的,且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秦朝的強盛得益于它所奉行的法家思想.從商鞅變法開始,秦朝日益走上了富國強兵統一六國的道路.在秦始皇時期,又有李斯這樣的法家人物輔佐,得以繼續推行發家理念,并幫助秦朝最終能夠完成統一大業.
任何一個政權的建立無不充斥著血腥與暴力,仇恨與殘殺.在新的政治環境下,秦朝急需要有新的統一的指導性文化.秦的統治者很快認識到了統一文化的重要性,但卻沒有認識到,新的政治環境需要有新的指導文化,而是繼續推行法家的治國理念.為了能夠使法家思想繼續在新的政權中發揮指導性思想的作用,秦的統治者采取了"焚書坑儒"的手段.現在有新的研究表明,當時焚書坑儒,坑的并不是儒生,而是術士.后人對秦朝苛政恨之入骨,才有了夸大的嫌疑.不過我認為,應該還是有別的其他的目的在里面的.歷史總是各代而修,秦史自然是漢代人寫的.大家都知道,漢朝初期的統治思想并不是儒家思想,而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崇尚黃老之學.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漢朝國力日益強盛,這才出現了董仲舒所提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機會,且一尊就是幾千年.中國人向來喜歡穿鑿附會,漢朝的大儒們當然也不能免俗.我想,他們在修秦史的時候,將焚書坑儒說成是儒家學術史上的空前災難,再在后來的機緣上做文章,標榜自己繼承了孔子的正統,等等.總而言之一句話,秦朝無法逃脫被歷史冠以苛政的罪名,謝幕去了.
秦朝短暫而壯烈的一生,真的沒有怎么給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帶來多少轟動性的印象,而是繼承了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狀態.多樣性的矛盾狀態.不過,楚漢之爭的時候,霸王別姬的故事卻被后世人拿來發揮成了一道菜,這無不說明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與厚重.
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前行.終于有一天,漢朝的皇帝相中了董仲舒的意見,摒棄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這樣,成就了孔子從一個導師到圣人的進化.如果當初漢朝的皇帝選擇的不是孔子,或者說,后來的皇帝選擇了其他派別的治國理論的話,孔子便會從圣人的位置從新歸于導師的身份.但是,歷史是不會向后倒退的,歷史的選擇,總是要符合當時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孔子的學說,也只有孔子的學說,適合中國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所以,孔子很幸運,整個孔姓家族很幸運,千年公府第,萬世圣人家.
可以這樣說,正是由于中國的封建制度選擇了孔子,才成就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燦爛輝煌.因為,從<論語>中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到這句話,食不厭精!<論語>中所記錄的孔子對待統治者所賜予的祭肉的態度更是明確。
上海餐飲設計師案例欣賞
徐匯“狠!眲撟面館設計(上海) 項目所在地:上海徐匯區 項目面積:200平方米
項目名稱:狠牛創作面館 項目投資總額: 500000 萬元
專注高品質的酒店餐飲設計,活躍于酒店餐飲專業領域,目前業務立足上海,南京,杭州,輻射全國10多個城市。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的專業設計人員,是一支充滿活力的創作團隊,始終注重將設計和客戶的商業目標完美結合,在多年的實踐中,時尚餐飲,酒店餐飲已經成為主要設計業務專注對象,并不斷取得一定的業績。 團隊理念:“專注酒店餐飲設計,專業品質為先”
上海:13681663880 南京:18551812527 杭州:13093768813
南京|濟南|廣州|南寧|福州|鄭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長沙|太原|大連|長春|青島|哈爾濱|杭州|合肥|南昌|武漢|青島|廈門|池州|九江|銅陵|馬鞍山|蕪湖||安慶|岳陽|黃石|荊州|宜昌
|餐館設計|餐廳|中餐館|西餐館|韓國餐館|日本餐館|東南亞餐館|酒店|飯店|酒樓|餐館|會所|茶館|茶餐廳|快餐廳|火鍋店|酒吧|自助餐館|概念餐館|時尚餐館|特色餐館|主題餐館
上海知名餐館設計師/餐館空間設計/餐飲CI設計/餐館品牌策劃/餐飲美食設計/上海餐館設計公司/上海餐館設計機構/上海餐飲設計之窗
國內統一咨詢熱線:13916004146 TEL:13916004146 / 17717607402
上海楊浦區四平路1179號復旦科技園副樓 (Design+100創客國際設計中心)
上海餐知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